美国杜肯大学教授来我校交流访问
发布时间:2011-12-07 来源:科德学院
12月2日上午,美国杜肯大学William Barone和Joseph C.Kush两位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交流访问,与我校广大师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讨会。北方投资集团副总裁李俊生,科德学院董事长李宝山、院长王万良、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周立明、副院长沈孝本、张长虹,财务总监彭菁以及我校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领导及广大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我校国际商学院马龙教授担任了本次研讨会的翻译工作,沈孝本副院长主持了研讨会。
会议开始,王万良院长就我校概况,发展定位及未来规划向嘉宾做了简要介绍。王院长指出,相较其他发展成熟的院校而言,我校建校整整七年,今年是第八个年头,还很年轻,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探索的校园建设、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还很多。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先进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总结出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也是支撑我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美国杜肯大学的两位专家来学校进行访问交流,正是对我校教学改革,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突破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能够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整体发展。

Barone教授有着45年的教学经验,一直以来,他都提倡一个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而这个理念,在美国尤为盛行。它实现了一个转变,即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到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激发学生地创造力。
为了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在我校广大师生中予以推广,Barone教授将他的教学理念搬进了教室。我校广大师生一起聆听了两位教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现场教学。在课堂上,Barone教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老师不应该站在讲台上,而应该和同学们站在一起,平等交流互动,有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指导,随时解决,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课堂上,老师要保证让每个学生发言,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此,我校任课老师产生了质疑,在有效的上课时间里,如何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如何保障课堂的进度与效率呢?Barone教授回答了这个疑问。他的方法是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一个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派出一位代表集中向大家阐述本组观点。如此一来,观点集中,而且能够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思考,参与,都能发言,也便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印证自己的教学方法, Barone教授要求参加研讨会的成员每三人分为一组,讨论“大学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十分钟后派各组代表发言。
在场的师生代表作为小组代表向Barone教授提出有关教学的困扰和如何对学习感兴趣的困惑。Barone教授耐心地给出了解答,他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影响了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老师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主导与核心,而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沉默者。这一现状的延续,使得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学习难以抱有热情和兴趣。而他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不仅改变了这一现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Jeseph C.Kush副教授介绍了一些组织教学的技术手段。他认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深入理解“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老师和学生真正在一起,畅所欲言,共同提高。另外,Kush教授重点讲解了PRS个人反馈系统,这一系统是在利用一定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使更多的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使老师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从而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知识内容,并充分享受这一教学过程。研讨会现场,我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也亲身体验了这一教学系统,深入了解了Kush教授提出的“技术手段加教学”的特色方法。
当天下午,两位教授在九楼会议室与我校领导及二级学院教师代表进行了教学研讨。会上,我校老师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问题,两位教授分别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回答。研讨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校有一定的可行性,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与同学们一起尝试,一起总结,一起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导,让老师真正成为引路人,将教学相长地理念落到实处。

此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它必将翻开我校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新篇章,成为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学校办公室 供稿 杨昆鹏 李文枢 赵帅 徐宁宇 摄影)
(学校办公室 供稿 杨昆鹏 李文枢 赵帅 徐宁宇 摄影)